#风船计划2.0#很多人可能觉得我这篇是标题党,但其实不是的,本人从大一出国在加拿大呆了八年。给大家分享一下大多数人眼中的留学生的生活以及创业的过程。
从三观来讲,我是一个三观不正的人。我有一个想法就是父母辛辛苦苦赚钱送我出国是为了让我体验别人体验不到的人生,至少当时迈出国门的时候是这么想的。像这些什么提升自身能力,多感受别国的文化等在我脑海中只是一些无力的文字。
出去之前确实非常向往国外的生活,看着百度上一张张图片和照片,感觉上了飞机就是一个新的世界。出去之前的几个月并没有做什么出国的准备,也就是收拾收拾箱子和朋友们到处吃喝玩乐。
我的大学在维多利亚,温哥华旁边的一座风景秀丽的小岛,从温哥华过去需要做两三个小时的轮渡。路上风景非常的美,周围形形色色的人让我一个十八岁的少年好奇心爆棚。
开始上学之后,我和我的室友并不满足只上学这个情况,根据当时看了很多的打工攒钱创业什么的文章和视频,我们两个也打算出去闯一闯。我的室友选择从送外卖开始,这是很多留学生打工的第一步,而我当时没有车,我选择了一家日料工厂去做那些盒装寿司。
到那个工厂开始,我隐隐约约感受到了一丝不对劲,大家热情异常,老板说试用一个月,之后工资能到十四十五加币一小时,我算了算也还不错,一天就是七八个点,至少生活费没什么问题。
从来没打过工的我对这种流水线工作毫无经验,师傅开始给我讲一下每一部分的流程,每天下班之前准备第二天的寿司米,需要用醋泡过之后才可以,芥末粉准备,芥末,还有处理好寿司姜,这些都是下班前的工作,正常内容需要轮班做紫菜,米卷,切牛油果,切三文鱼金枪鱼这些,看似简单,一站就是八个小时。
想必很多看到这的人都觉得没什么,但是我是那种从小就不怎么运动的人,175才100斤出头。一天下来自己腿都软了,就这样做着做着,有一天我路过老板的办公室,听他跟师傅说新来的小子真的傻,白干一个月不说估计都坚持不了半个月,公司那边就把我这份发给师傅。
俩人一边抽烟一边笑得开了花。
听完很不是滋味,作为第一次工作而且还是学生的我;没错,我直接踹开门在办公室大闹一顿之后直接不干了。
走回家的路上其实心里是有点委屈的,白天一天的课,作业量也不少,晚上一顿做这做那结果一点报酬没拿到,按照我妈的话说,做任何事都需要坚持,万事开头难。但是我觉得我就算在这做四年寿司,学费钱我也赚不出来啊。
到家之后和我室友聊了起来,他每天送十五二十单,去掉油钱一天也就挣几十,况且开一天车回来单眼皮都变双眼皮了。
我们觉得应该搞点什么有意思的项目,要不心里也没动力坚持下去。
那时候有过很多大部分人都有的想法,既然在国外,为什么不用差价来卖国内的商品,于是我们走了很多商店和商场,
几乎所有的商品都是中国制造,但是相反那些华而不实的网红商品基本卖不出去,而且通过和老板的聊天中明白,国内出口上传入港清关交税运输再卖给商店,其实利润并不大,除非有着很高的需求,走大量的货物才可以赚的多一些,同时手头的资金也要充沛,说白了手头如果有二十万加币,来回倒腾一趟能变成二十一,二十二万,在没有出现任何问题的情况下。
很多产品都碰了壁,比如自行车,衣服,渔具,车载用品这些,基本也都到达了饱和的状态。
很多人前几年在某音或者某书上看到什么外贸自行车啊,什么这这那那的商品,都是人家玩剩下让别人加盟骗加盟费,割韭菜的。
后来我俩分别尝试过奶茶,服务员,帮厨,送外卖,游戏代练这些没有门槛的工作,发现几乎都是在花费自己的思想和心血帮老板赚钱,貌似社会也就是这个体制。
我学的心理学,他学的经济,其实都不是什么好就业的工作,创业是唯一的路可以走,于是有一天我有了第一个创业的项目,Partii,一个类似交友轰趴的软件,在不断到处跑大学跑高中做了市场调研之后,发现老外嘴上说喜欢和陌生人一起开派对都是骗人的,真正运营起来之后,大家还是在跟自己圈子里的人玩,而且给app账号充值并不是老外的风格,出去蹦迪喝酒花钱都AA何况在虚拟软件上消费呢。
就这样我们第一次做的App以失败告终,其中很多地方其实都有问题,无论是宣传手段,还是软件运营,或者是整个设计,都是雏鸟作品。
想要赚的多,必须完全从消费者角度出发,越是刚需,越能赚钱。
大学毕业之后我俩一个去了温哥华,一个去了渥太华。
到了渥太华之后和之前的情况截然不同,我发现这个地方,一年四季基本都是冬天,五月份还下大雪。
于是我仔细想了想这边的需求,衣服吧他们有加拿大鹅,车呢人手一辆,寒冷的环境大家早就适应了。
那难道就没有什么商品有着很好的市场了吗?
那天和朋友去吃火锅的路上,我突然有了一个神奇的想法,从小就戴眼镜的我,一旦户外很冷,进入室内眼镜就一层白雾迟迟下不去,不光约会尴尬,商谈更是绝望。我在国内搜索了一阵,国内有一种眼镜片可以防雾。
就这样,第二次创业开始了。
开了自己的公司账户,名字叫Cossll,这个词是有一天做梦梦见被好多怪物追赶,逃进了一个类似教堂风格的建筑,建筑上用红色的字写的COSSLL,这个词我查了也没有任何含义,就干脆用这个词起名开公司了。
光有了空壳公司,我去哪卖国内的镜片呢?
去了很多家眼镜店,发现加拿大的眼镜行业和国内不一样,国内一般是你去了眼镜店就直接能配眼镜了,验光什么的都是一起的。国外不是,验光和眼镜店很多都是分开的,而且还需要预约,这些验光师的学历都非常高。
而且基本这些老外的眼镜店都是验光师开的,因为我在查他们眼镜店信息的时候发现了,所有老板都是好几个合伙的,而且名字前面都加了Dr,也就是博士。
突然有了眉目之后,我选了最奢华最大的一家位于市中心的眼镜店,我预约了最年长的一位验光师,去验光的时候,我拿了国内的防雾眼镜的样品给他,而且验光都是一对一封闭的环境,很私密,商谈简直完美。
我跟他说了现在国内有这种不起雾的镜片,而且成本不错,可以在这边推广一下,之后他给我介绍了那边的垄断性的工厂,叫做RiXXXX,这个名字就不方便公布了,也是位于渥太华。
之后顺理成章得见到了他们得董事长。一个白发老爷子,大家是不是觉得到这我已经财务自由了?已经年入百万了?
才不是。
我那会儿也这么觉得,之后每天疯狂学习关于光学镜片的词汇和知识,到了给他们质检部门做检查的环节,再次年少无知,国内的防雾镜片技术并没有很大的突破,只是在镜片上镀了一层膜,并没有加任何化学药品,也就是说,这一层膜没了,就是个破树脂。他们没办法往上面接着加防蓝光或者抗疲劳的膜。
就算我给的价格非常好,他们还是不打算从我这里进货,因为从九几年就开始做镜片了,他们不会因为一个新产品就砸了自己的信誉。
就这样,我失去了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
后来疫情闹起来了,我选择回国发展,一边工作一边创业,虽然这些年花了不少钱,也只是积攒了一些创业失败的经验。
从好的方面说呢,我商业嗅觉还凑合,坏的方面呢,就是总是想赚自己认知范围以外的钱。
现在在深圳,一边找个工作一边找新的项目。
也不是啥人中龙凤,大家随便看看,要是想一起做一些什么可以私信我,或者问一些国外的问题之类的都可以。
互联网创业小型项目推荐做什么好_大学生小本创业项目 » 创业过程的动态性主要体现在对(创业过程遇到资金短缺,避免落入)
(1)、因部分资料含有敏感关键词,百度网盘无法分享链接,请联系客服进行发送;
(2)、所有资料在您未收到之前,都可以联系微信/QQ:8519107 无条件退款!
(3)、仅支持原渠道退回,学分退回学分余额,微信支付、支付宝退回至您当初选择的付款方式!
(4)、不用担心不给资料,如果没有及时回复也不用担心,看到了都会发给您的!放心!